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搭建师生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开设“文信大讲堂”系列报告,包括“名家学术·专业大师说”“聚焦前沿·青年学者说”“拓宽视野·优秀校友面对面”“朋辈引领·学术新锐话成长”四个模块,旨在探索新时代“图情档”学科、“文博考古”学科及事业发展的新动态,培养一批学科基础扎实、综合素质突出、实践能力较强、专业视野开阔的全面发展卓越创新人才。
自ChatGPT热潮席卷全球,各行业纷纷尝试采用“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模式。大模型的引入将改变档案工作环境、对象、内容,为档案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然而,通用大模型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并且受限于成本、数据质量等问题,在档案应用方面甚至不如以前的基于小模型或者规则的方法可靠便利。在实际的文档管理应用中,通过探索档案领域的垂域大模型,促使人工智能不仅具备通用且专业的智能处理能力,更能够与档案业务场景紧密结合,可以真正辅助文档理解与识别、助力文档管理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发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档案行业发展,本报告尝试从发展背景、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应用可行性与挑战、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的文件档案管理问题进行讨论,并以此展望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与社会发展的可能。

时间地点
时间:2024年12月13日(星期五) 13:00
地点:上海大学宝山校区蔡冠深讲堂
主讲人介绍

王平,男,管理学博士,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高级访问学者。现任武汉大学数据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大学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主任,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武汉大学人文社科优青,珞珈青年学者。兼任档案智能开发与服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档案学会影像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档案学会档案信息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数据智能与产业创新专委会委员,《山西档案》、《档案学刊》编委会委员。现主持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1项、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及特别资助项目2项、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2项、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6项以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委托横向课题近30项。同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以及南方电网科研院、中国湖北移动等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或档案信息化等多项,申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在JASIST、IPM、JOI、DSS、JOD、JIS、GIQ、JKM、LISR、《情报学报》、《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权威会议如ACL、AAAI、EMNLP、PACIS、ASIS&T、iConference、ICA、AERI上发表论文近80篇,出版著作4部。长期兼任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Decision Support Systems、ASIS&T、iConference等期刊或会议的评审专家。
主持人介绍

王丽华,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索引学会数字人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图书馆学会科普教育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人文、公共图书馆服务、专业教育等。主持、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