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档案学上海论坛”在上海大学召开

发布日期: 2023/09/18  投稿: 崔明    部门:    浏览次数:   

为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档案学理论创新,由中国档案学会、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上海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首届档案学上海论坛于2023916日在上海大学开幕。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邓小军,上海市档案局局长、上海档案馆馆长徐未晚,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教育部档案学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张斌到会致辞,安徽省档案馆黄玉明馆长、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吴建华教授等11位专家学者围绕“档案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主题作了专题学术报告。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云南大学、苏州大学、郑州大学、北京联合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河北大学、安徽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扬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苏州城市学院,上海市档案局(馆)、安徽省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浙江省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青岛市档案馆、中国兵器工业档案馆、航天档案馆等40余家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的老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共计16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论坛。



开幕式

开幕式由教育部档案学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学术带头人、上海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波主持。

致辞嘉宾

首先,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段勇致辞。在致辞中,段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宝库,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见证者和助推器。档案不仅是传承文化的历史纽带,也是现代科技创新发展的信息保障;档案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凭证参考,也是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档案不仅是政府管理的可靠手段,也是社会治理的智慧支撑,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引擎。本次论坛将为档案学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贡献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能量。

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邓小军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的主题——“档案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契合当前国家的发展形势,也契合当下档案部门的中心工作,简要梳理回顾了我国档案工作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他强调国家档案局提出构建科学完善的中国特色档案事业现代化理论体系,档案部门、高校的学者要开展深入的交流和研究,为这个理论体系的构建添砖加瓦,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他希望中国档案学会与上海大学持续合作,将“档案学上海论坛”打造成档案学术研究的新品牌。

上海市档案局局长、上海市档案馆馆长徐未晚致辞。在实践工作中,要认真践行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三个走向”“四个好”“两个服务”等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在履行市委工作机关政治要求的基础上,着力做好完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加强档案的法治建设,强化红色档案、四重档案的归集工作,优化档案服务民生行动,开发、利用、挖掘好档案资源,全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这六个方面的工作。同时,走进新的时代,面对新的挑战,尤其是快速迭代的档案工作事业,我们迫切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学科理论的指导,也愿意发挥上海高校云集、人才荟萃、要素资源丰富、改革发展空间广阔的有利优势,推动上海成为档案领域现代化发展的思想汇集地、理论策源地、工作实验田。希望以这次学术研讨会为契机,使上海的档案同事们能够团结紧密、合作共赢,坚持守正创新,加强互鉴交流,深化创新实践,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档案学做出上海贡献。

教育部档案学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评议组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图书馆馆长张斌致辞。首先对本次学术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提出在档案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高校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提供理论支撑。在数字环境下,高校应从理论变革切入为事业发展提供支持;第二,提供科技支撑。高校的重要性就体现在科技创新,应该和实践部门齐头并进;第三,提供人才支撑。人才培养是高校立足的根本,高校应当通过自我革命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主旨报告

由中国兵器工业档案馆王莉副馆长主持,安徽省档案馆黄玉明馆长作题为“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进程与趋向”的主旨报告。黄玉明馆长回顾了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历程,分析了数字档案馆面临的形势,展望了未来数字档案馆发展的趋势,并提出数字档案馆发展的五点对策,即:加强数字档案馆科研攻关、完善数字档案馆标准化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强化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和推进档案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最后本场报告主持人王莉副馆长进行了总结,认为报告主题鲜明、脉络清晰,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与指导性。


由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薛匡勇教授主持,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吴建华教授作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档案工作的方法论思考”的主旨报告。吴建华教授首先从二十大的背景切入主题,论述档案事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着分享了关于方法论的基本认识,并构建了档案现代管理模式,认为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支撑性的工作,最后提出了全维度、全过程的管理模式,构建档案工作的时序体系。


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曲春梅教授主持,福建省档案馆黄建峰副馆长作“加快推动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以档案信息化引领中国式档案工作现代化发展”的主旨报告。黄馆长从理论思考、实践经验和发展建议三个方面分享了关于档案数字化工作转型的真知灼见。提出了以档案数字资源为基础,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档案工作业务转型为核心的系统设计,并从统一档案数字化工作转型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转型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提高新时代数字档案馆(室)的建设水平和提升档案数字资源的共享水平四个方面实现档案数字化工作转型,真正发挥档案工作服务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由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任越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牛力教授作题为“未来已来:新AI时代的档案智慧之路”的主旨报告。牛力教授描述了AI环境之下档案工作应该呈现的形态,同时预测了未来档案资源开发领域如何更好地利用AI技术来让档案资源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色彩。从运用数据分析和数据发现技术展示吴宝康先生生平事迹的案例引入,从多个研究成果中分析、总结,提出了三个转型方向:第一,档案开发从表征向深度复杂计算转型;第二,档案利用从单一向高阶多维价值发现转型;第三,关键技术从分布离散应用向融合协同创新转型。

由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张卫东教授主持,青岛市档案馆原副馆长杨来青作题为“档案工作数字转型:困境与对策”的主旨报告。杨来青馆长从大势所趋、他山之石、倍道而进三个方面全景式地展示了档案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前景。重点介绍了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以及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研制的数字化转型标准,为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借鉴、指引了方向。

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王平教授主持,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张照余作作为证据的电子档案主题的报告。张教授从档案凭证作用及其特点、单套制归档失效的风险、电子档案的证据效力、真实性的法律与档案视角、对电子档案证据效力的司法认定、档案的规范性性管理等六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我们对所有的档案都要从法律证据的角度来审视它的保管,一是它能不能作证,二是它作证的力度怎么样。如果档案拿到法庭上去作为法庭证据时没有作用,或者作用力很低,那么档案的保管就是失效的。同时强调,证据力度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分别是合法性、关联性和真实性,而档案更需要考量的就是它的真实性。我们需要对电子档案进行对象控制、过程控制和环境控制等规范性管理,以保障电子档案作为证据时的可信度。

由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李颖教授主持,北京星震同源数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伟东作新技术赋能重要数据长期安全存储主题的报告。赵伟东董事长分析了目前数据备份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属性单一、可靠性低、代价高昂、封闭技术等,为我们介绍了磁光电网络存储技术的数据存储系统,以及利用该系统长期存储电子档案等重要数据的优势所在。报告指出,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把国家电子档案战略备份中心建设项目列为十四五档案信息化的强基工程,利用磁光电网络存储技术,可以有效维护电子档案的磁性,保障电子档案长期安全存储,此外,还可以实现磁光存储、数据服务和智慧档案等多样化功能。

由辽宁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赵彦昌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王芳作档案知识发现的研究进展与课程建设主题的报告。报告从档案知识复用、档案编研、知识发现、本体与知识图谱、档案知识发现课程建设以及计算档案学六个方面进行了详述。其中,档案知识复用是实现智能化治理的重要途径,是中国式现代化治理的理论来源和重要源泉。知识发现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是从大型源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知识的过程。通过食谱实体关系识别的教育案例,报告展示了档案知识发现的实用性和课程设置的效果。

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沈蕾教授主持,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邓君教授作题为“擘画宏图画卷,赓续今日华章——档案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现状与路径”的主旨报告。邓君教授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任务进行思考,不仅解释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还用很多实例归纳档案人在档案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做的努力,强调要牢记使命,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理念、要求落实到本职工作中,以档案之所能,赋中国式现代化之所需,讲好中国故事、记录好中华伟业、满足好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档案的卓越力量!

由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侯希文教授主持,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吕元智教授作题为“面向利用场景的档案资源数据化组织”的主旨报告。吕元智教授从档案利用的实践经验出发,提出目前档案数据组织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设置了凭证、决策、研究、学习和休闲五大场景,形成了面向利用场景的档案资源数据化组织实现框架,包含档案资源层、数据提取层、关联链接层、资源聚合层和档案利用层,最后回答档案如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问题,即让档案发挥现实效用和让档案真正能用、好用。

由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蒋冠教授主持,讯飞知喻科技公司张海剑董事长作题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档案资源开发现代化建设”的主旨报告。张海剑董事长从应用开发的实践成果出发,直击档案工作的痛点问题——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展示了讯飞知喻在国家科技自主创新战略背景下的作为,演示了AI赋能档案工作的具体应用场景,以声像资源为例,展现其全过程数字化采集、数字化开发和利用的有效实践,描画了档案工作美好的未来图景。


论坛总结


由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周林兴教授主持,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丁华东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丁华东教授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报告专家层次高,丁华东教授强调,11位报告专家有来自实践领域的行业领导,也有来自各个高校的学术大咖,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发展展望与技术研发的高端交流和对话;其二,报告的主题前沿探索性强,主题报告涉及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转型的方法论、数字化转型、数字档案馆建设、电子证据、人工智能、长期安全存储数字化、数据化组织等,这些议题有宏观也有微观,有理论也有实践,有历史也有现实问题,是对数字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和深入思考;其三,各位专家的观点有思想,有洞见,精彩观点提出,创新思路纷呈。最后,丁华东教授指出,今天论坛的顺利举办是一个新的开端,希望成为每年之约,成为档案学界的年度聚会,更希望成为探索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舞台。期待把档案学上海论坛打造成与上海城市地位、城市品格相匹配的特色学术品牌,打造成像东方明珠一样的档案明珠,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为铸就和展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贡献力量。(撰稿 苏垚、黄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