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档案学上海论坛”在上海大学举办

发布日期: 2024/09/02  投稿: 崔明    部门:    浏览次数:   

档案传承映古今,百年上大迎贵客。为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档案学理论创新与档案工作实践探索,由中国档案学会指导,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上海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档案与建设》编辑部联合主办,上海鸿翼档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2024档案学上海论坛”在上海大学隆重开幕。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邓小军,中国档案学会副秘书长、《档案学研究》主编刘峰等领导专家出席开幕式。山东省档案馆李世华馆长、河南省档案馆李修建馆长、四川省档案馆林红副馆长、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吴建华教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周耀林教授等11位专家学者围绕“档案事业赋能新质生产力创新与发展”主题作专题学术报告。

来自中国档案学会、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国防大学、郑州大学、苏州大学、河北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西藏民族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上海电力大学、山东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四川省档案馆、嘉定区档案局(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海通证券服份有限公司、上海鸿翼档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信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一电厂、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农商银行、《档案学通讯》杂志社、《档案与建设》编辑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师生200余人参加本次学术论坛。

开幕式由教育部档案学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上海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波教授主持。围绕“档案事业赋能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主题,指出数智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驱动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涌现,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环境的不断变革,档案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智慧化态势日趋明显,档案事业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成为亟待破解的时代之问。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共探数智时代下档案事业赋能新质生产力创新与发展路径,共商新形势下档案事业数智转型与实践创新之策,释放档案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档案事业更好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在致辞中,向长期以来对上海大学档案学及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关心支持的各位领导专家表达诚挚感谢。段书记指出,随着数字中国、智慧城市、大数据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档案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引擎。档案学作为上海大学的特色学科,近年来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档案数据治理、档案记忆保护等领域形成了鲜明优势。本次论坛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探索档案事业赋能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推动档案事业数字化数据化转型与智能化智慧化升级,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档案力量。

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邓小军在致辞中表示档案学上海论坛不仅是档案学术成果的展示交流平台,更是推动档案学科建设、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重要渠道。上海大学档案学科建设在全国独树一帜,加之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深厚文化底蕴,使得本论坛层次高、前瞻性强、影响力大。本次论坛将围绕档案工作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展开深入研讨,契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国家战略导向,对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邓秘书长还强调,要继续加强校馆合作,关注行业动态,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积极参加,通过国际合作交流提升论坛影响力,将“档案学上海论坛”打造成档案学术研究的靓丽品牌。

《档案与建设》主编刘鸿浩在致辞中提到,《档案与建设》与上海大学档案学科合作由来已久且日益紧密,不仅在学术上相互支持,更在推动档案学科发展上展现了共同的责任与担当。本次论坛的举办标志着双方战略合作关系迈入新高度,期待通过此次盛会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共谋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创新路径。他表示,《档案与建设》将秉持开门办刊、学科建设与期刊建设并重、树立档案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凝聚合作共识、共享发展成果,为档案学科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贡献期刊力量。

由山东大学历史学院赵爱国教授主持,山东省档案馆李世华馆长作题为“关于档案工作‘三个走向’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的思考”的主旨报告。李世华馆长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深刻领悟并践行“三个走向”的重要论述,即坚持党的领导走向依法治理、以人民为中心走向开放、以高质量发展走向现代化。通过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并结合山东档案工作实际,提出了创新性的“151”工作举措,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由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侯希文教授主持,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吴建华教授作题为“关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的思考”的主旨报告。吴建华教授围绕三个核心议题展开讨论:一是学科建设的时代背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学科发展的总体方向;二是学科面临的主要问题,涉及管理模式创新、法规标准制定和信息技术应用等多个维度;三是问题导向的研究方法,强调在学术科研中紧扣实际问题,确保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由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薛匡勇教授主持,河南省档案馆李修建馆长作题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推进河南省档案馆功能建设内涵发展的实践与体会”的主旨报告。李修建馆长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即不仅提升了档案工作的地位,还明确了新时代档案工作的目标任务。随后详细介绍了河南省档案馆在功能建设、服务大局、助力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具体举措与成效,通过开发红色档案、强化科技支撑、树立底线思维等措施推动档案馆创新发展。

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沈蕾教授主持,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周耀林教授作题为“国外档案保护的考察与借鉴”的主旨报告。周耀林教授通过走访多个国家的档案馆和保护中心,分析了国外在档案保护方面的设施、管理方法和服务体系。他特别提到了美国AEDCC和法国国家图书馆在档案保护方面的成功案例,结合对我国274个样本单位的调研,总结了国外档案保护经验对我国档案保护事业发展的启示,提出了基于顶层设计、运行机制和业务对接三个方面的经验借鉴。

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吕元智教授主持,四川省档案馆林红副馆长作题为“践行‘三个走向’,推动档案开放审核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林红副馆长指出,法规驱动下的档案开放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仍面临审核机制不健全、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她提出了多维度融合、全方位布局的开放审核标准化新生态构想,包括构建“六位一体”的标准化体系、强化“双方协同”的工作机制、研究“六个敏感”划控标准、建立“四求”质量控制机制、形成“五个维度”安全管理策略、运用“两类技术”提升审核效率和探索“两同步”把关流程。

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谢永宪教授主持,鸿翼联合创始人兼CTO罗永秀作题为“AI多模态技术下的名人档案开发利用与长期保存的探索与研究”的主旨报告。罗永秀首先指出了档案数据长久保存的必要性,然后指出了生成式AI在名人档案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场景,以及数字胶片应用于档案长期保存的优势,最后提出随着AI技术的不断革新,通过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能够实现档案内容的自动分类、摘要生成与智能检索,将极大提升档案利用效率与价值,为名人文化传承与研究提供强有力支持。

由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李颖教授主持,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曲春梅教授作题为“创新档案利用服务,焕活文化‘向新力’”的主旨报告。曲春梅教授从价值引领、内生动力和实践路径三方面深入论述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档案文化创新发展路径。她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数字时代的档案利用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情感化新特点,需要以技术和人文为两翼,深度挖掘档案资源知识内涵,拓展基于内容的档案知识服务,提升文化服务能力,提高档案文化传播能力。

由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宋雪雁教授主持,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社科处处长郝伟斌教授作题为“科技档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理与路径研究”的主旨报告。郝伟斌教授认为面对资源规模巨大、内容样态丰富、实践问题丛生、创新潜力旺盛的科技档案实践,需要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科技档案理论、工作与技术体系。为此,在揭示科技档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理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领域知识的大语言模型开发、面向数实融合的一体化归档方案、面向深度开发的智能化工具集成、基于开放共享的协同化服务平台等技术创新路径。

由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聂云霞教授主持,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邓君教授作题为“档案资源创新开发路径研究”的主旨报告。邓君教授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揭示了档案资源创新开发的内涵,认为档案资源创新开发的“新”着重体现在思维之“新”、对象之“新”、形式之“新”、技术之“新”和服务之“新”等多方面。为此,提出以“档”资政,证史鉴今;以“档”育人,玉琢成器;以“档”筑基,引擎经济;以“档”兴文,引航文化的总体路径,推动档案资源创新开发,助力档案资源赋能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

由盐城师范学院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卞咸杰教授主持,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办公室高忠伟作题为“眼见为实——上海法院数字档案库房建设探索”的主旨报告。高忠伟以上海法院数字档案库房建设为实践案例,首先系统回顾了上海法院电子档案单套制归档改革的历程,然后阐述了以数字档案室为方向的档案管理转型体会,并分析了机关档案室数字转型背景下的痛点和卡点,最后探索了建设档案部门可信可见可控电子库房的路径。

由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孙大东副教授主持,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任越教授作题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档案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构想”的主旨报告。任越教授认为在当前科技革命和数字化浪潮下,档案公共服务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将更多目光转向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以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档案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进而推进我国档案事业整体的现代化进程。在阐释新质生产力赋能档案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基础上,提出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实践路径。

由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系主任周林兴教授主持,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丁华东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他首先向中国档案学会对上海大学档案学科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并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档案事业赋能新质生产力创新与发展”,这是一个具有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的时代命题,11位报告专家作出具有思想性、实践性、启发性和高端性的主旨报告,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走向”和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作为思想指引,思考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具有创新开阔的时代精神和视野格局。第二,各位专家围绕利用AI多模态技术、创新档案资源开发路径和数字档案实践探索等议题,旨在为档案事业注入新活力、新动能,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主旨报告聚焦技术应用、文化实践、理论融合等多方面,深入探索档案事业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实现提供档案智慧和力量。最后,他再次感谢参会的档案实践部门、兄弟高校、档案学术期刊和信息技术企业对本次论坛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常来上海大学指导交流,为上海大学档案学科的建设发展出谋划策,期待2025年档案学上海论坛与各位再聚上大,共同推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数智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