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坚定跟党走、建功新时代,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结合团中央“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相关工作要求,共青团上海大学委员会持续开展“学思践悟二十大,筑梦奋进新征程”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青年学子响应学校号召,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开展红色寻访、返乡实践和社会民生调研等活动,勇担青年使命,争做时代新人,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
现场回顾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2023年寒假社会实践结项答辩会于2023年2月10日下午,在宝山校区东区四号楼109号会议室顺利举办。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韦淑珍,院团委书记、本科生辅导员金银银,院团委副书记、研究生辅导员吴洁琼,院团委副书记、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党总支书记张玉昭,院团委副书记、融媒体中心主任、本科生兼职辅导员李薪宇作为评审嘉宾出席。共有10支社会实践队伍参与本次答辩。
各项目汇报人利用PPT进行现场答辩,生动细致地向专家评审呈现团队项目内容、项目过程、项目成果与成员感想等。在评委提问环节中,各团队针对评委提出的问题认真作答,获得评委们的高度认可。评委老师也根据每支队伍的选题和项目展示中的创新点等,在充分认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参评团队纷纷表示干货满满、受益良多。
项目介绍
1.“活化”红色文物,唤醒红色记忆,赓续精神谱系——基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实地调研
指导老师:周林兴
负责人:黄星
汇报人:黄星
团队成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资源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结合叙事传播理论,立足中共一大纪念馆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协同各专业同学展开实证研究。通过调查深入剖析红色文物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的现状、实践面临的困难及其影响因素等,系统探索了红色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的新路径,并形成了活化红色文物资源的新方案,弘扬了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
2.大上海保卫战“疫”——新中国建立以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成就调查
指导教师:张衍、朱雯晴
负责人:韦昱杰
汇报人:高臻
在疫情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为掌握公众对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态度和了解程度,团队采用“高校+机构”联合指导的形式,收集、汇总档案、图书和报刊中的相关资料,厘清上海市疾控事业发展的主要脉络,将上海市疾控中心从建国以来取得的成就以大事记的形式汇编成册,并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广泛宣传,巩固来之不易的“大上海保卫战”的胜利成果。
3.“碳索”绿色图书馆未来,写好生态与发展“答卷”——国内绿色图书馆实践案例探析
指导老师:倪代川
负责人:陶佳佳
汇报人:陶佳佳
在构建绿色图书馆五维度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对12所公共图书馆开展个案研究,全方位、多途径地调研了双碳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实践现状,梳理总结国内代表性公共图书馆的先进做法,从做好“改错题”,建造绿色环保节能的图书馆建筑;做好“必答题”,培养有“绿色意识”的图书馆员;做好“攻坚题”,构建全面协调发展的运营体系;做好“综合题”,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提供更公平高效的信息服务四个方面提出有益建议。
4.旅居共享,构造田园景城——以新疆伊犁六星街特色文旅开发模式为例
指导老师:张林华
负责人:赵子瑜
汇报人:赵子瑜
在文旅部提出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团队选取大型原生态人文品牌新疆伊犁六星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研究“文旅结合”“旅居共享”模式的调研对象。通过调研六星街特色文旅开发模式的变迁、现状以及商户和游客对六星街“旅居共享”模式的感受,团队成员对新疆伊犁六星街发展特色和待优化之处进行重点分析,并为其长远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5.致敬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鏖战上甘岭,档案记忆再现英雄魂
指导老师:张云中
负责人:姚佳颖
汇报人:汪诗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重大基础性工程”,2023年也正值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在此背景下,本项目将档案记忆与文化传承相结合,通过数据资源采集、本体模式设计、知识图谱构建、数字记忆展示四个模块,构建上甘岭战役的知识图谱与数字记忆网站,体现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青年群体的爱国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6.“沪”航二十大,光影“践”上大——中共一大纪念馆云端探访项目
指导老师:张玉昭
负责人:陈佳雨
汇报人:夏语璐
实践队伍通过云端参观探访中共一大纪念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以及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革命实践,并结合党的二十大相关内容,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历久弥坚的初心和使命,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信仰力量。以“中共一大纪念馆”数字展厅为载体,结合专业特色讲解一大历史,借此形成音频与视频档案,后期借助H5形式展现实践成果,形成交互体验。并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推动更加广泛的红色文化传播。
7.文觅踵“迹”,与沪有约——新文化运动中核心人物在上海的红色足迹探究
指导老师:韦淑珍、王丽华
负责人:李相姝
汇报人:冯迅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这片红色热土上留下了无数的光辉足迹。团队深入探索新文化运动中积极分子们在上海的红色足迹,制作人物足迹线路图及线路视频,实现红色场馆文化资源的整合。此外,结合文字汇编资料推出红色文化沉浸式研学路线,同“与沪有约俱乐部”社团联动,以“行走课堂”的方式宣传推广红色文化。
8.百年党史忆峥嵘,红色血脉永流传——与北京、江西博物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指导老师:王思怡
负责人:蒋梦丽
汇报人:蒋梦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团队通过云游考察红色博物馆,对红色博物馆内在的独特魅力进行挖掘,化虚为实,将红色精神以文化创意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吸引公众关注红色博物馆,深入学习更多的党史知识。
9.访村寻史脉,新春又兴村——以湖州村、民主村为样本探讨村史计划赋能乡村振兴的应用模式
指导老师:徐坚
负责人:郭春兰
汇报人:郭春兰
面对乡村文化传承危机,团队提出用村史计划助力乡村振兴,团队成员亲身前往湖洲村、民主村,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建筑、文化风俗等进行考察,并在当地对村民进行访谈,收集村中故事、村民故事,最终完成近万字湖洲村村史以及近七千字民主村村史的收集与撰写,将成果反馈给村庄用于乡村文化建设。团队还计划在未来将村史进行数字化转化,并设计专门的小程序或APP寄放村史,形成“自下而上的村史写作”。
10.博物馆如何讲好红色故事——基于中共一大会址展览青年观众认同感的调查研究
指导老师:王思怡
负责人:谢开新
汇报人:谢开新
用好红色资源,延续红色血脉。团队运用社会学、博物馆学的调查方法,通过制定问卷与访谈提纲,收集现场观众真实的感受,并对所得问卷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对访谈得到的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和质性分析,通过调查结果检验所设定的假设,对“中共一大会址展览如何提高青年观众认同感”这一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总 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2023年寒假社会实践结项答辩会至此圆满落幕,在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文信学院的各实践团队涉猎广泛,项目题材覆盖文化宣传、乡村振兴和网络“云实践”等众多领域,文信学子不仅在实践中加强了自身的专业素养,而且借此机会更好地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紧跟党的步伐,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才道路,用爱与行动彰显青春力量,点亮青春色彩。(撰稿:夏语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