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引导广大学生以青年视角、青年语言讲好微党课,不断锤炼党性修养,提升理论宣讲能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加强学院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于2025年6月18日顺利举办“点燃思想星火 强国复兴有我 传播青年‘信’声”第三届学生微党课大赛。

上海大学党委组织员黄谷,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本科生书院管理中心(“一站式”学生社区中心)副主任吕宝川,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蒋田,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丁华东,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韦淑珍,党委组织员崔明,文博教工党支部书记卜凡兴,图情档教工党支部副书记张歌,本科生辅导员、本科生党支部书记陶志欢,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党总支书记张玉昭出席本次大赛,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全体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到场参加。大赛由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2023级研究生党员、研究生党总支纪检委员张圣义,2024级研究生党员、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张艺萱主持。

一、开场致词

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丁华东为本次大赛致开场辞。他强调,微党课是党内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以“微”的形式,紧扣“党”的核心,用好“课”的载体,系理论、谈感悟、话担当,是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已成为学生党员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传播好声音的亮点活动。文信学子应积极学习新思想,传播新理念,让文物活起来、数据用起来、信仰立起来,以学科赋能汇聚起推动新时代党建工作的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值此毕业季,微党课大赛也是强化毕业生党员党性修养和使命担当,引导毕业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政治本色的生动教材,各位文信毕业生党员要在未来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优良作风和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逐梦星辰大海。
二、现场授课
大赛现场,13位参赛党员围绕“辉煌的故事”“无言的文物”“不朽的先驱”“清廉的作风”“回响的校史”五个板块,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融入自己的深入思考,传递新思想与新启发。

文信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古丽孜巴·吐尔逊以《从“一封未寄出的家书”看共产党员初心密码》为题,分别从“新疆篇:朱孝庭家书”“天津篇:邓小东日志”“上海篇:沪上传承”三个家书篇章探寻中国共产党人最深沉的精神力量,介绍了先辈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无悔抉择和家国情怀,激励年轻一代的中国共产党员们接过接力棒,用行动续写新篇章。

文信学院研究生第三党支部文婷钰以《红色呐喊:<东方杂志>五卅增刊》为题,立足时代背景,分享《东方杂志》五卅增刊在民族危亡时刻所留下的历史真实记录,激励文信党员从中汲取力量,铭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斗争意志。

文信学院研究生第五党支部马祎以《<黄河大合唱>:激昂旋律中的抗战之魂》为题,从时代背景、创作历程、表演风格、价值与影响四个方面回溯《黄河大合唱》诞生的烽火岁月,聆听音符里中华民族精神的永恒旋律,激励着文信党员奋勇前行。

文信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孙乐恬以《传承红色校史,续写青春华章》为题,从红色学府、精神传承、校史新程和科技领航四个模块介绍上海大学的红色校史和红色精神。新时代的上大文信党员需怀揣深刻的使命责任意识,秉持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以创新实干的实际行动,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文信学院研究生第五党支部石榴以《深海孤灯:从<潜伏>余则成到“密使一号”的信仰破浪》为题,介绍《潜伏》余则成的原型——“密使一号”吴石将军的真实信仰破浪之旅,感悟信仰的深度、坚守的难度和使命的高度,激励文信党员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矢志不渝,笃行不怠,破浪前行。

文信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张子桐为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以《热血征程,觉醒之路》为题,回顾1925年五卅运动的全过程,介绍百年前上大师生在中国革命壮丽史诗中所留下的光辉篇章,讴歌其赤诚的爱国之心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文信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继续挥洒热血,绘就热血篇章。

文信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穆拉迪力·麦麦提以《霓虹灯下铸军魂:永不褪色的“好八连”精神》为题,从起源内涵、传承发展及时代价值三方面,全面阐释好八连精神是时代浪潮中的永恒丰碑,是拒腐蚀的生动教材,是时代变迁中永不褪色的军魂,激励文信党员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文信学院本科生党支部陈俊汐以《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与中国智慧》为题,分享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与中国智慧,并以新疆脱贫攻坚特色之路为例,彰显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脱贫攻坚伟大斗争的精神实质,深刻揭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力量源泉。

文信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徐妍以《快门无声处的信仰:秦鸿钧与他的柯达相机里的隐秘战线》为题,从革命时期一台方正的无线电收发报机和一台老式柯达相机两件文物切入,讲述扣人心弦的红色故事,展现文物所承载的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的忠诚与信仰。对党忠诚、甘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精神火种,永远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中奔涌不息。

文信学院研究生第四党支部丁赵玥以《真理火种: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的中国启明》为题,阐述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对中国革命的重要作用,其精神光芒穿越时空,永不熄灭。文信党员应在品读“真理之甘”中筑牢信仰,在“坐穿板凳”中担当作为,在“敢为人先”中开拓创新,坚定初心,永葆本色,让陈望道先生的精神之火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熊熊燃烧,照亮复兴之路。

文信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帅亦斐以《鉴往知来文脉溯源,守正创新初心不改》为题,从考古专业的视角看党的文化传承之路,展示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文脉是民族的根与魂。文信党员肩负着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要在考古地层中寻找文明密码,在博物馆中阐释文明脉络,挖掘并传播被历史尘封的红色故事,在时代答卷上书写文化强国的新篇章。

文信学院研究生第三党支部薛家美以《铁血师长陈树湘,断肠明志铸忠魂》为题,讲述红军师长陈树湘的忠诚故事,并将陈树湘精神与文博人的传承担当紧密相连,呼吁文信党员传承红色基因,激励文信党员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勇毅前行。

文信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汪文涵以《真理之甘·信仰之源——<共产党宣言>首译者陈望道的精神密码》为题,聚焦陈望道先生翻译并传播《共产党宣言》时“苦中作乐”“舍生取义”“甘之如饴”的三重精神,指引着文信党员把理论“翻译”为信念、把使命“翻译”为行动、把初心“翻译”为传承,书写属于新时代党员的答卷。
三、趣味问答
参赛党员授课结束后,大赛以看图猜史、听歌识曲的形式开展趣味互动。主持人以五四运动、中共一大、香港回归、延安整风等党史图片以及《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曲目邀请现场文信党员进行抢答,以加深文信党员对党的历史和红色文化的认知,引领党员铭记党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四、专家点评

上海大学党委组织员黄谷对此次大赛做出点评,指出本次微党课比赛体现了鲜明的主题和深刻党性教育,比赛内容围绕五个板块展开,体现政治性、时代性和严肃性,展现文信党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她强调,微党课比赛旨在促进党史学习、思考和提升,希望文信党员继续踊跃参与,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实际行动,体现对党的奉献精神。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上海大学本科生书院管理中心(“一站式”学生社区中心)副主任吕宝川充分肯定文信党员对微党课的深刻理解和精彩呈现。他强调,微党课要以小切口讲大道理,以小故事阐述大情怀,以小载体传播大能量,希冀文信青年党员继续打磨微党课,进一步凝练主题切口,更好地传达更深层次的力量和情感。
五、荣誉颁奖
经过选手展示、评委打分与现场计分,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优胜奖4名。随后,领导嘉宾为获奖党员颁发荣誉证书并合影留念。
一等奖
汪文涵 张子桐

二等奖
徐妍 马祎 文婷钰

三等奖
薛家美 石榴 孙乐恬 陈俊汐

优胜奖
丁赵玥 帅亦斐穆拉迪力·麦麦提 古丽孜巴·吐尔逊

六、出征仪式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于2011年5月起与中共一大纪念馆联手共建,坚持开展“萤火之光”志愿服务队服务项目十四年,擦亮了一张青春的“红色名片”。在新一年出征仪式上,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韦淑珍向“萤火之光”第十四届中共一大纪念馆志愿讲解服务队代表张子桐授旗。全体师生共同希冀第十四届中共一大纪念馆志愿讲解服务队以坚韧之姿勇毅前行,续写中共一大纪念馆志愿服务新篇,共筑红色理想。

微党课是党内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是推动文信学院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文信党员应积极学习新思想,传播新理念,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未来,学院将进一步为广大师生党员提供学习借鉴的优质资源,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引导广大学生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和政治自觉,把专业所长融入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将学科使命摆进党的建设新工程。(撰稿人:邓瑞琼;摄影:王涵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