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碰撞萌火花,学术互鉴促提升”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2021-2022学年研究生赏论讲坛第五期

发布日期: 2022/04/13  投稿: 吴洁琼    部门:    浏览次数:   

为促进学科交流,丰富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的学术生活,2022年4月13日上午10:00,“学科碰撞萌火花,学术互鉴促提升”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2021-2022学年研究生赏论讲坛第五期于线上顺利开展。本次论坛由21级档案学研究生李静贤主持,有幸邀请到了我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华东,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韦淑珍,青年教师张慧出席,我院王思怡老师和20级信息资源管理博士研究生祝蕊作为嘉宾为同学们带来学术分享及学习经验交流。此外,我院20级、21级研究生同学以及研究生辅导员吴洁琼也一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讲坛致辞

丁华东老师指出本期赏论讲坛既是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成立以来开展的第一次赏论讲坛,有着开放融合的非凡意义,有利于保持学院良好的学术氛围,也是在疫情之下进行的学术交流活动,象征着文信学院防疫不停学,防疫不松懈的坚韧精神。同学们要利用这段时间有计划地学习,及时完成科研任务,不让疫情阻隔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做到抗疫学习两不误。


体悟博物馆:博物馆与多感官

随着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沉浸式学习体验不断深入人心,“多感知”的观念逐渐影响作为非正式教育场所的博物馆界。被“视觉中心主义”长期占据的现代博物馆开始重新思考多种感官的运用,博物馆开始更多地考虑超越视觉外的触觉、听觉、嗅觉及本体感觉等感官体验的认知与情感属性,并探索与之相对应的应用方式与技术支持。王思怡老师本次的分享基于当前“多感官”博物馆发展迅速的背景,由博物馆发展的历史演变、理念转化娓娓道来,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多感官在博物馆中的运用、影响以及多感官体验博物馆的实际案例,展示了多感官在博物馆场域中应用的良好前景。通过王思怡老师的分享,加深了同学们对当前博物馆发展趋势的了解,增强了大家对未来多感官如何发挥其独特功能而展现更多价值的探索兴趣。


科研成果经验分享

本次进行科研成果分享的是20级信息资源管理博士研究生祝蕊。她认为,学术研究首先要进行广泛阅读,可以关注基金项目(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研项目、各省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题目来把握学科热点,也可以浏览核心期刊论文题目来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同时可以通过阅读学术著作来形成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论文选题方面,可以关注期刊征稿范围和具有前沿性与特色性的学术会议;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行文规范,学会引经据典。最后,祝蕊向大家推荐了数字人文领域的专业书籍。在提问环节中,祝蕊对同学们提出的学术问题作了详细解答,为大家学习相关领域知识提供了帮助。


活动总结

分享结束后由韦淑珍老师进行活动总结。韦老师希望大家在特殊时期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学校的防疫工作,增强身心“免疫力”;其次,要借助赏论讲坛的平台聚焦学术,提升科研能力;最后,要关注学科融合,注重跨学科研究,同学们可以在赏论讲坛中聆听与学习到文博、考古、图情档等丰富多样的专业知识,通过赏论讲坛这一交叉平台拓宽自身研究视野,激发研究兴趣,深化对问题的思考。


本期赏论讲坛到此告一段落,希望同学们能在特殊的校园战“疫”时期兼顾学习与生活,好好照顾自己,提升学习能力,与老师同学们一同坚守,与学校紧密相依、共克时艰,希望我们能早日相会在线下课堂!(撰稿人:邓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