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上海大学开展 2023 年“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青年学子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聚焦专业特色,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学术研究、社会调查等形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战略、担当时代使命,传递文信温暖、展现青春风采。
2023年6月16日下午13:30,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立项答辩于东区4号楼109会议室顺利举行,各项目汇报人从项目背景、项目概况、项目成果与预期目标等多角度对小组实践项目进行阐述。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韦淑珍,图书情报学系硕士研究生导师刘运梅,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讲师孙淼,团委书记、本科生辅导员金银银,团委副书记、研究生辅导员吴洁琼担任评委,针对各小组的项目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各答辩团队受益匪浅。
项目简介
01 打造0事故文物物流——基于博物馆、拍卖行文物运输装置的调研与设计
指导老师:黄继忠、徐坚
汇报人:金子微
文物在运输过程中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为解决这一难题,项目组成员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现阶段文物运输保护现状,创新性提出并设计文物物流极限缓冲装置,为解决文物保护中的现实物流难题提供帮助。
02 基于数字叙事理论的革命文物活化利用——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为中心的考察
指导老师:周林兴
汇报人:黄星
革命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氤氲着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项目组以数字叙事为理论支撑,以数字技术为展演手段,解读展演革命文物的精神内涵,旨在弘扬革命文物中的红色精神,丰富大众对革命文物的认知,赓续血脉精魂。
03 苏州史前遗址保存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指导老师:曹俊
汇报人:陈姝帆
考古工作和文明起源研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项目组以苏州史前遗址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走访、资料查阅等形式了解苏州史前遗址的保存现状,并提出有实际意义的保护建议和方法措施,助力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
04 面向初中生的红色博物馆学习单如何设计——基于中共一大纪念馆的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王思怡
汇报人:党倩
项目组选择性吸收、借鉴和移植中共一大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的经验,以初中生为受众群体,设计红色博物馆学习单,旨在提高博物馆红色教育的有效性、趣味性,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05 海南黎族绣面纹身习俗调查研究
指导老师:王思怡、金银银
汇报人:戚瑞鸿
挖掘黎族绣面纹身的历史渊源与演变进程等,对于推广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项目组聚焦于黎族绣面纹身习俗,通过实地走访、搜集方志等形式探寻特色的黎族风俗,以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助力乡村文化发展。
06 海派城市考古:上海文印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挖掘与呈现
指导老师:孙淼
汇报人:徐明钰
项目组视角独特,基于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审视上海文印工业遗产,深入挖掘上海文印工业遗产的海派精神,以数字地图的方式提升公众对上海印刷产业和技术发展史的认识。
07 “两百位将军,同一个故乡”——基于红安县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调研
汇报人:滕颂恩
本着对革命英雄的敬仰,项目组成员结合专业知识,深入开展红色档案资源专项调查,旨在将所学活用于实践之中,解决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现实困境,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从“沉睡着”到“活起来”。
08 用档案解码红色学府,以记忆再续百年荣光“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红色学府”溯源传承计划
指导老师:金波、丁华东、韦淑珍
汇报人:李薪宇
项目组将红色学府与红色档案相耦合,碰撞出思维火花,通过前期资料搜集整理,中期书籍编撰,后期云上“红课堂”的形式,实现对上海大学红色精神与光荣事迹的全链条弘扬,努力践行档案人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
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实践经验,并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更好地了解国情、感知社会,让同学们更快融入社会发展,在思想和行动方面有所突破。至此,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立项答辩圆满结束。相信各项目组会在评委老师的指导与建议下修改和完善调研计划,并对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意志品质,强化使命担当,凝聚奋进力量!(撰稿:曹迎杰、常梦婷)